在智能設備與視覺技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,攝像模組作為成像組件,正經歷新一輪技術突破與應用場景拓展。行業數據顯示,2025 年一季度全球車載攝像模組出貨量同比增長 28.9%,而醫療、工業等領域的需求也呈現上升趨勢。這一變化不僅反映了市場對高清成像與智能化功能的迫切需求,更預示著攝像模組技術將向低功耗、微(wei)型(xing)化、多模(mo)態感知方向持續演進。
攝像模組的技術革新首先體現在光學設計與傳感器集成的突破。眾惠微電子近日公布的 “兩軸棱鏡馬達轉動機構及其潛望式攝像模組” 顯示,通過雙軸旋轉導向機構優化光路,可提升光學成像質量。與此同時,舜宇光學科技等企業通過車載鏡頭與攝(she)像模(mo)組的協同研發,推動 8MP 高分辨率產品在自動駕駛領域的規模化應用,其 4 月車載鏡頭出貨量同比增幅達 28.9%,印證了智能駕駛對高精度視覺方案的旺盛需求。
在消費電子領域,攝像模組正通過 AI 算法與硬件升級實現性能躍升。三星 Galaxy S25 Ultra 搭載的 AI 超視覺引擎與芯片級降噪技術,可在低光環境下實現噪點抑制與動態范圍優化,其 5000 萬像素超廣角鏡頭更將畫面細節捕捉能力提升四倍。這一趨勢與全視光電科技等廠商的技術布局不謀而合 —— 該公司自主研發的醫療內窺鏡模組采用超高清成像與微型化設計,在微創手術中實現 0.1mm 級精度的病灶觀察,同時工業級模組可適應 - 40℃至 120℃極端環境,滿足設備無損檢測需求。
攝像模組的應用場景多元化進一步推動行業增長。除智能手機與車載領域外,安防監控、智能家居、元宇宙交互等新興場景成為重要增長點。例如,LarkXR 的虛擬攝像頭技術支持多路高清視頻流傳輸,為直播制作與元宇宙空間提供多視角沉浸體驗;而全視光電的 USB 攝像模組則通過高幀率動態追蹤功能,賦能無人機與智能機器人實現復雜環境下的導航。
從產業鏈角度看,攝像模組的技術升級離不開上下游協同創新。光學材料領域,康寧超薄玻璃棱鏡與臺積電晶圓級封裝技術(WLO)的應用,使模組厚度壓縮至 3.2mm,為終端設備輕薄化提供可能;傳感器端,OmniVision 的 8M 像素 OX08D10 芯片通過 TheiaCel?技術,在弱光環境下仍能保持高動態范圍與低功耗特性,成為車載 ADAS 系統的方案。這種 “材料 - 設計 - 算法” 的全鏈路優化,正重塑攝(she)像(xiang)模組的技術競爭格局。
值得關注的是,行業分化趨勢日益明顯。手機攝像模(mo)組市場因技術飽和面臨增長瓶頸,舜宇光學 4 月手機攝像模組出貨量同比下降 14.1%,而丘鈦科技等廠商則通過聚焦產品實現結構優化。與此形成對比的是,車載與醫療領域的攝像模(mo)組需求逆勢上揚,弘景光電等企業通過智能家居與智能汽車雙輪驅動,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 41.14%,凸顯細分市場潛力。
展望未來,攝像模組行業將呈現 “技術分層” 與 “場景裂變” 并存的態勢:市場聚焦 AI 驅動的多模態感知(如 LiDAR 與攝像頭融合),中端市場以性價比優勢滲透新興領域,而低端市場則通過標準化產品滿足基礎需求。